top of page


因明宗因喻三支作法略解(六)
3. 异品遍无性 因的第三相「异品遍无性」,是通过异品从反面來考察若结果不存在,原因是否也一定不存在,以制止「似因」的混入(因明论称作「止滥」)。 《入论》云:「异品者,谓於是处无其所立,若有是常,见非所作,如虚空等。」...


因明宗因喻三支作法略解(五)
2. 同品定有性 因的第二相「同品定有性」,是从正面來研究因与宗上所立法的必然性联系,检查因与宗法之间是否真正存在一定不相离的因果关系。 《入论》云:「谓所立法均等义品,说名同品。如立无常,瓶等无常,是名同品。」 何谓「同品」?同品就是与宗法同类的事物。这里所说的,「所立...


因明宗因喻三支作法略解(四)
(二)因三相 商羯罗主《入论》云:「因有三相,何等為三?谓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 「遍是宗法性」是因的第一相,此是立因的正相;「同品定有性」是因的第二相,「异品遍无性」是因的第三相,此二者是立因的助相。 1. 遍是宗法性...


Untitled
此是阿王诺布帕母于大神通中从兜率天返回人间时对大活佛、大格西、大论师们所作的甚深法义、精要秘密开示,其开示教化众生如何深入证境证量,神通变化,开敷智慧,并说明要依止该法而深入正定方为捷径之路,有此定观法则道业易成。该法以其精密之系统将业力深重之众生循序渐进带入正定光明三摩地...


《戒律论略释》
如佛陀所说:“欲了生脱死之一切佛弟子,佛在世时当以佛为师,佛报化后以戒为师。”此《戒律论》收集其三藏戒律精华中之部分戒,行人依此奉行,自入正知正见,步向菩提证境,这是修行人决不可缺少的戒条圣法。 转自: 佛教网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