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因明宗因喻三支作法略解(三)
二、辨 因 (一)因的意义 1. 狭义的因 从狭义來说,因就是推理论证的依据。 在因明中,宗為所立,因和喻為能立,宗中的法与因之间存在著不相离的因果关系。如「所作」因与「无常」法之间就存在这种关系,因此可以说「凡诸所作,见彼无常」。只有当因与宗中之法具有一定不易的因...


因明宗因喻三支作法略解(二)
(二)体三名与义三名 任何一个宗,都是由前后两个宗依加上连接词所组成,此与命题形式的结构有主词与谓词完全一样,如「声是无常」。在因明术语上的称谓,称主词為自性,称谓词為差别。自性又有两个别名,一為有法,一為所别。差别也有两个别名,一為法,一為能别。自性是用來指称事物的,因此...
世界佛教总部咨询中心回覆咨询(第20180101号)
回答以下几条咨询:关于旺秋仁波且和智壮法师所修的南无大悲观音加持法是不是正法传承?答覆如下:经核实,旺秋仁波且没有正法传承,是妖邪化身的假观音菩萨加持法。智壮法师修的南无大悲观音加持法,是具正法传承的。如果你们知道还有谁在声称他能修南无大悲观音加持法,或已经在为信众修法,你...
古新因明的差异
就因明的整体來说,古、新因明有两点主要的差异:一是由五支改為三支,一是能立与所立的重新确定。 古因明的论式行五支作法,五支是:宗(陈说)、因(根据和理由)、喻(比喻和例证)、合(在前三者基础上的具体应用)、结(结论)。兹引最早见於《正理经疏》的五支例,说明如下:...
因明学源流
因明学萌芽於印度,略早於中国的墨辩和希腊的逻辑。 因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古印度学术文化的繁荣和辩论之风的盛行是密切相联的。古印度的哲学家们十分重视论辩的方式方法,并且已经从研究论辩的程式进而研究思维的形式和推论的规则。 在古印度,最早致力於系统地研究因明的学派是正理派,正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