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菩萨戒二十摄颂》释(十一)

  • Buddhism
  • 2019年10月2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菩萨戒二十摄颂》释(十一)

多扎信雄仁波切 释义

不求请住三摩地。

  如果有任何菩萨行者,安住于菩萨净戒律仪,欲修禅定,但内心怀以嫌恨,持以骄慢,不到上师处请求令心安住的教授,即為犯戒,是有染违犯。

  如果菩萨由於懒惰、懈怠等心,而不求请,是非染违犯。

  本句颂文所摄之义,谓对静虑加行之障碍。(第二十三违犯)

  此戒的开缘:若身遇疾病;或无有气力;或知道所求上师颠倒教授;或自己广学多闻,有智慧能力,能令心安住;或先前已得闻所应修习的教授。在以上的情况下,虽不求请,亦无违犯。

不舍五盖静虑障。

  如果有任何菩萨行者,安住于菩萨净戒律仪,对於能障碍静虑的五盖——贪欲盖、瞋恚盖、昏沈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任随盖障的生起,忍受而不舍弃,即為犯戒,是有染违犯。

  本句颂文所摄之义,谓对静虑正行之障碍。(第二十四违犯)

  正修禅时,有五种盖,盖覆其心,能為障碍,令不得定,不生善法。如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云:「瞋掉举恶作,昏睡贪欲疑,如斯五盖贼,常偷诸善利。」此中掉举与恶作合為一盖,昏与睡合為一盖。以下说明盖障引发之因及对治之法:

  一、贪欲盖:谓於五欲境,生起净相,随逐而转。对治贪欲,应修不净观。

  二、瞋恚盖:谓於违情境,追念不已,起忿怒心。对治瞋恚,应修慈悲观。

  三、昏沈睡眠盖:昏沈者,谓身心昏昧,无堪任性;睡眠者,谓心极昧略,身不自在。对治昏睡,应策励警觉,修光明想,或修六念(随念佛法僧戒施天),或起座经行,或以水洗面。

  四、掉举恶作盖:掉举者,谓寻思嚣动,心不寂静;恶作者,谓于所作事,心生忧悔。对治掉悔,应系心一处,修三摩地,勿令放纵。

  五、疑盖:谓於法犹豫,妄情猜计,非理作意。对治疑盖,应念佛所说法,定无虚妄,唯法因果,悉无有我。

  五盖随一生起,能引种种过患,令自心生诸杂染,致使智慧微劣,善法不显,故应深生惭羞,诃弃五盖,于未生诸盖,制令不生,已生诸盖,悉令遣除。又于诸盖,一切时中应舍不受,非惟入住三摩地时。

  如果菩萨為要断除盖障,生起意愿,勤修精进,但因烦恼猛利炽盛,蔽抑其心,而数起现行,不犯本戒。

见味静虑為功德。

  如果有任何菩萨行者,安住于菩萨净戒律仪,修习禅定,於生起静虑时,贪著禅味,且将贪味静虑喜乐等,见是功德,即為犯戒,是有染违犯。

  本句颂文所摄之义,谓对静虑终行之障碍。(第二十五违犯)

  如果菩萨為断除贪著禅味,生起意愿,勤修精进,但因烦恼猛利,蔽抑其心,而时起现行,不犯本戒。

  上來所说的,是违犯静虑的三种恶作罪。為了遮止对静虑所作的障碍,故制為学处。现将障静虑之违犯,列表如下:

转自 佛教网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子必依论》科解(十七):成就何难

《子必依论》科解(十七):成就何难 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 一、总示能成:(P.528-529) 平谈论说理博高,诸佛菩萨经验集,至高法宝行路灯,依修成就有何难 二、明说原委:(P.529-532) (一)本论是诸佛菩萨成就菩提证境结晶...

 
 
 
《子必依论》科解(十六):如何得神通

《子必依论》科解(十六):如何得神通 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 一、言神通之境:(P.522) 神通法力是道境,行人进取必自现,尤為上师不可缺,坛城表法加持力 二、欲神通之贪: (一)有罪:(P.523-524)...

 
 
 

Comments


联系方式|网站声明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YouTube
  • Pintere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