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戒律论略释》科解(下)

  • Buddhism
  • 2019年11月10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戒律论略释》科解(下)

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

(二)上师戒:(P.155-217)   1. 造颂主:印度大班智达跋维谛瓦大师   2. 所造法:《上师五十法颂》   3. 释颂义:   (1)归敬立宗:能得吉祥金刚心地因,次第顶礼上师莲座下           拜师无数根本清经内,重点少集说此应礼听(一)   (2)依止之法:     I. 应恭敬上师理证: 所有十方世界中,佛及菩萨三时时              礼拜金刚阿闍黎,灌顶大宝金刚师(二)     II. 总示恭敬承事法:最胜意乐三时时,合掌持花曼达拉              供养世尊咕噜师,顶礼恭敬接足礼(三)              在家或者初学释,法经佛像前供养              学密弟子真心礼,有时则息诸疑谤(四)              供坐站礼有意事,供养等事作一切              金刚弟子力事全,能放大礼无上师(五)     III. 互相观察以取舍:金刚师及其弟子,同样会得越法罪              所以一勇阿闍黎,弟子当互审其器(六)              真慈放弃黑心怒,无戒傲心贪心心              多散心乱此族等,有智弟子以慧拣(七)              稳定具戒忍悲智,心直尊重无谄曲              明了仪范密根经,博闲经理诸论议(八)              契证圆满十真如,善达事业曼达拉              能明密咒相论议,满清诸根悉净安(九)     IV.远离轻毁诸过患:若彼求法学法者,登坛后谤阿闍黎              则谤一切如來佛,彼子常得诸苦恼(十)              若谤金刚阿闍黎,现得恶报无安时              中毒得病著魔乱,愚痴此人会断命(十一)              王法火灾恶毒蛇,冤贼水难空行怒              妖魔鬼与邪怪等,毁人定进金刚狱(十二)              金刚上师阿闍黎,永久不作障碍事              愚痴常作诸障碍,命终一进恶地狱(十三)              毁谤金刚阿闍黎,无间地狱等怖畏              所说所有畏地狱,废子定入进住狱(十四)              大智金刚阿闍黎,发扬无降广大德              是故一切当全力,永时辄莫生轻毁(十五)     V.供养所有護深誓:发生恭敬尊重心,供养咕噜金刚师              则除苦恼病乱害,消后无复苦恼难(十六)              自戒金刚阿闍黎,难施妻儿及自身              自命亦舍為拜师,何况富贵与财物(十七)              為此无量亿劫时,极為稀有难得之              无上成就证布达,勇猛修习此身得(十八)              永久善護其深誓,永久供养诸如來              永久供养阿闍黎,咕噜等同一切佛(十九)              有心要得无尽成,所有最上诸珍玩              上师心中欢喜物,长时诚心而奉献(二十)              施供金刚阿闍黎,永施所有布达等              所以此事福德德,福德能得金刚成(二十一)     VI.观师為佛奉师命:所以想学求法者,有了具戒忍功德              慈心圆满优越子,咕噜无二金刚持(二十二)              若足踏过上师影,获罪恐怖如破塔              於床坐鞋等资具,蓦过获罪何况说(二十三)              大慧弟子欢喜心,上师指导当听受              真是超力不能為,则善言恭请禀白(二十四)              依止咕噜阿闍黎,成就生天现乐成              所以一切力所為,当受师命不违背(二十五)              咕噜财物犹如命,上师心爱如师敬              於彼上师执侍人,如亲常时恭敬心(二十六)     VII.遮止不如理行為:不应金刚上师前,包头顶高坐前去              翘足踏坐手扠腰,安然按腰上师前(二十七)              金刚咕噜站起时,应当勿坐与勿卧              常具敬供诸威仪,站会全事欢喜事(二十八)              无弃涕唾上师前,坐时勿舒於双足              师处举步随口诤,应当不作上师前(二十九)              上师行处邻近傍,语笑歌舞言作唱              亦勿金刚上师前,手足揉等无敬行(三十)              常时咕噜坐或起,各按坐起徐礼敬              夜水危险路行中,许准后自作前导(三十一)              阿闍黎前或见处,有智不应现疲身              不倚柱及墙壁等,亦不屈指节作声(三十二)     VIII.三业恭敬离憍慢:若须替师浴身足,濯足身等奉侍时              先白顶礼师令知,完后顶礼自作事(三十三)              弟子名称上师时,不称只名下有礼              為得恭敬余人前,上师名前特点称(三十四)              先请何作上师令,说全遵照上师令              双手合掌心耳一,乐心忆持咕噜令(三十五)              有笑嗽时上师前,应当则以手遮口              若有完事白上师,当无得意软语明(三十六)              净心前來欲听法,上师前坐具威仪              心身衣等规律正,合掌前跪应三请(三十七)              供养上师与时时,舍离野心憍慢心              三门当如初适嫁,摄心低颜甚惭赧(三十八)              严身具等生爱乐,不得现於上师前              余事一切自思惟,切勿自作当远离(三十九)     IX.不超越师令欢悦:开光坛城火供等,说法集子度弟子              同城金刚上师居,一切无旨不应作(四十)              开光说法等所得,净施悉以奉其师              师纳受后留让财,随得可用自所需(四十一)              师子金兄不為徒,自徒说法受礼拜              接受承事礼敬等,应止金刚上师前(四十二)              若物供养上师时,或有上师所施时              二手奉献后顶受,有智弟子大礼师(四十三)              自专常忆持不忘,专修正行当全力              金刚兄弟非律时,爱语相教指导他(四十四)              若自病缘无能力,顶礼站等上师戒              上师所教敕无作,有德心子无其咎(四十五)              此处多说无意义,当令一切师欢喜              离诸上师烦恼事,一切当勤而行之(四十六)              金刚如來亲此说,成就跟随阿闍黎              此明全物一切事,圆满欢喜咕噜师(四十七)   (3)宣说时机:弟子清净有信心,皈依稀有三宝后           能后随师咕噜法,传子日夜為常诵(四十八)   (4)令作法器:及授金刚密咒等,令作弟子正法盆           堕落根本十四戒,应当观背诵持严(四十九)   (5)回向菩提:依教随顺上师行学子,一切得成无缺上师法           我作所集无边善德缘,愿与众生万速胜利成(五十)

(三)三聚净戒:总括一切戒法,称為无尽戒藏(P.217-227)   1. 摄律仪戒:诸恶莫作,令心安住;因中称断德,果上证法身

  2. 摄善法戒:众善奉行,圆满佛法;因中称智德,果上证报身

(1)定共戒 —— 静虑律仪

(2)道共戒 —— 无漏律仪

  3. 摄众生戒:遍施利益,成熟有情;因中称恩德,果上证化身

三、后分:菩提心(P.227-237)

(一)释义:契於真道正觉之心,亦為大彻大悟之心 (二)条件:同时具备,互為相联

1. 行 愿 心: 心要广大,普利有情,而不偏小 —— 大悲

2. 胜义心: 心要深妙,深悟法性,而不卑劣 —— 大智

3. 三摩地心: 心要凝定,长保圆明,而不散乱 —— 大定

(三)要义:   1. 修一切佛法,须发菩提心,而修菩提心,须从戒学起   2. 小乘戒利己,以五戒為本,大乘戒利他,菩提心為本   3. 既守持五戒,亦发菩提心,二者应并重,依此证般若

转自 佛教网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子必依论》科解(十七):成就何难

《子必依论》科解(十七):成就何难 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 一、总示能成:(P.528-529) 平谈论说理博高,诸佛菩萨经验集,至高法宝行路灯,依修成就有何难 二、明说原委:(P.529-532) (一)本论是诸佛菩萨成就菩提证境结晶...

 
 
 
《子必依论》科解(十六):如何得神通

《子必依论》科解(十六):如何得神通 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 一、言神通之境:(P.522) 神通法力是道境,行人进取必自现,尤為上师不可缺,坛城表法加持力 二、欲神通之贪: (一)有罪:(P.523-524)...

 
 
 

Comments


联系方式|网站声明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YouTube
  • Pintere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