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必依论》科解(六):恭敬心与三业相应
- Buddhism
- 2019年11月1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子必依论》科解(六):恭敬心与三业相应
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
一、内省:(P.219-220) 具恭敬心遵师教,了脱成就当不难,却入恶道受诸苦,真假敬心得细思
二、类型:(P.220-225) (一)差别性恭敬心: 言听计从世尊教,不以為然上师语,对师恭敬其心有,程度不及对佛心 (二)暂时性恭敬心: 上师神通化现时,心生最大恭敬心,但在俗念作用下,强盛敬心未持久 (三)复杂性恭敬心: 有时恭敬极虔诚,但对师佛又生疑,间对佛法无所谓,敬心夹杂成常心 (四)最殊胜恭敬心: 恭敬真正金刚师,视师如佛无二别,身心一切悉供养,自始至终心纯净
三、得失: (一)三业相应受用:(P.226-231) 由至上恭敬心故,三业与师全相应,得到师佛加持力,身心净化大成就 行人修持不受用,缘於对师无信心,不生恭敬还鄙视,由是不能得加持 将师作佛來恭敬,得到即是佛加持,把师作凡來看待,所得只有常人业 若视上师不及己,不得加持反损福,敬心妙处在於此,无垢相应速觉悟 (二)三业不应罪过:(P.231-237) 以对世人待上师,以对世法待佛法,提防戒备不真诚,妄语算计得与失 阴魔蒙蔽失正知,意见分歧无明障,怂恿他人离道场,自犯罪行入魔境 上师宏法利生地,个人恩怨凌其上,等同把气集师身,与谤上师等量罪 如來正法宏开处,任谁触犯皆魔行,破坏佛法遭惨报,愚行罪子应悔改
四、回报:(P.238-239) 恭敬心理有真假,真心实修善行為,悟证三业相应理,自获幸福丰厚报 猜测比较疑师法,自欺欺人假敬心,所得无尽苦劫难,此為因果必然性
转自 佛教网
Komentář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