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论略示》科解(上)
- Buddhism
- 2019年11月1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因明论略示》科解(上)
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
一、因明发展源流:(P.79-94) (一)古因明: 1. 产生: (1)源唯佛说,文广义散,备在众经 (2)劫初足目,创标真似 2. 论典: (1)《方便心论》(龙树菩萨著) (2)《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述) (3)《如实论》(世亲菩萨著) (二)新因明: 1. 发展: (1)印度——陈那菩萨改革,商羯罗主菩萨诠释,法称菩萨继承 (2)中国——玄奘大师译讲,窥基大师著述论疏 2. 论典: (1)《因明正理门论》(陈那菩萨著) (2)《集量论》(陈那菩萨著) (3)《因明入正理论》(商羯罗主菩萨著) (4)《释量论》(法称菩萨著) (5)《因明入正理论疏》(窥基大师著)
二、為何欲习因明: (一)修行以具正知正见為先,实需意业明辨是非,直其真伪,故欲习因明(P.95-97) (二)教派执己见解教义立示,立敌对论辩证幽明,摧邪显正,不可无因明(P.98-108)
三、因明对照比鉴: (一)中外论理比照:(P.109-125) 1. 中国名学,盛於战国,重在正名,举实立言,情志交喻,互助教诲 2. 西洋逻辑,起自希腊,推论求知,演绎归纳,实验取证,以立真理 3. 印度因明,始自足目,只言立破,為悟他用,立因明理,令法长住 (二)释因明与二量: 1. 般若智鉴為基,多习深研,求师开示,起实开慧,学识渊博,自通因明(P.126-127) 2. 研求正确量知,明了本相,為破邪论,安立正道,由因得明,是名因明(P.127-130) 3. 心智触对现境,直证亲知,不借比度,得出义理,直了其事,称之现量(P.135) 4. 心智虽现於前,事理隐藏,需经比度,取证成例,方得是理,称為比量(P.136-139) 5. 欲寻求真现量,先净诸根,并除谬觉,立正知见,能量不错,所量真实(P.139-141) 6. 欲寻求真比量,思辩立破,深研立量,推理求证,无过脱难,得其正知(P.152-153) (三)古今因明纲要:(P.155-164) 1. 二悟: (1)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 (2)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 2. 八义:四真四似 (1)能 立:因喻具正,宗义圆成,显以悟他,故名能立 (2)能 破:敌申过量,善斥其非,或妙徵宗,故名能破 (3)似能立:三支互阙,多言有过,虚功自陷,故名似立 (4)似能破:敌者量圆,妄生弹诘,所申过起,故名似破 (5)现 量:行离动摇,明证众境,亲冥自体,故名现量 (6)比 量:用已极成,证非先许,共相智决,故名比量 (7)似现量:行有筹度,非明证境,妄谓得体,名似现量 (8)似比量:妄兴由况,谬成邪宗,相违智起,名似比量 (四)古新因明差异:(P.164-170) 1. 古因明论式: (1)能立: I. 五支: (Ⅰ)《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立宗、辨因、引喻、同类、异类 (Ⅱ)《阿毗达磨杂集论》:立宗、立因、立喻、合、结 II. 三量: (Ⅰ)《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现量、比量、正教量 (Ⅱ)《阿毗达磨杂集论》:现量、比量、圣教量 (2)所立: I. 自性:命题的主词 II. 差别:命题的谓词 2. 新因明论式: (1)能立:因、喻 (2)所立:宗(自性、差别:宗依)
本文来源 佛教正法中心 《因明论略示》科解(上)
转自 佛教网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