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法门论》科解(十六):五蕴
- Buddhism
- 2019年10月31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入法门论》科解(十六):五蕴
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 科解
一、身法:色蕴
(一)感知性:(P.233-234)
1. 可触性:由物体触摸质感分别得知 2. 感触性:由意识分析审断分别得知
(二)因果性:(P.234-243)
1. 因:

2. 果:

二、心法:
(一)心所:
1. 受蕴:(P.243-245)

2. 想蕴:(P.245-247) 於境取像為性,施设名言為业 情想聚之為蕴,善非善及无记 3. 行蕴:(P.248-250) 造作迁流谓之行,四蕴余外有為法 身行口行及意行,有善非善并无记
(二)心王:识蕴(P.250-252)
1. 俱舍成实: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2. 大乘经教:

五蕴幻身,四相迁变,了知皆空,度诸苦厄(P.232,P.252-253)
本文来源 佛教正法中心 《入法门论》科解(十六):五蕴
转自 佛教网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