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法门论》科解(五):轮回
- Buddhism
- 2019年10月2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入法门论》科解(五):轮回
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 科解
一、轮回本因:无明(无知) (P.102-103)
二、轮回世间:一切皆空,有漏无常 (P.103)
三、轮回主体: (P.103-107)
(一)具相幻化→有六大假合→无我
有形身体,死后坏灭:(P.106) 1. 风大分解呼吸停止 2. 火大分解体温消失 3. 水大分解体液枯竭 4. 地大分解色身腐坏 5. 识大分解心识无明 6. 空大分解尸骨空无
(二)缘生无形有——灵知心识→我(俗谓灵魂)
无形之体,业缘所显,死入中阴,六道受生
四、轮回过程: (P.107-108)
(一)天人道→堕落恐惧苦
(二)阿修罗道→妒忌争战苦
(三)人道→生老病死苦
(四)畜生道→愚弄啖食苦
(五)饿鬼道→饥饿干渴苦
(六)地狱道→冷热煎熬苦
随业流转,六道皆苦
五、轮回止息:修行学佛,了生脱死,圆满菩提 (P.108)
【注】 《圆觉经》云:「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來,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為自身相,六尘缘影為自心相。譬如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於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於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於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來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為因地法行。 菩萨因此於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本文来源 佛教正法中心 《入法门论》科解(五):轮回
转自 佛教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