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法门论》科解(二十四):定观精髓(下)
- Buddhism
- 2019年11月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入法门论》科解(二十四):定观精髓(下)
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
二、修观法要:
(一)释义:观甚深空性——不执著之性源本空清净相(P.382)
1. 非指中阴期无意识境界 2. 非指非中阴有意识分别
(二)资粮:生空见所缘(主因)(P.383-385)

(三)法理:
1. 破空见障:(P.386-390) 凡属缘生诸有相,佛说一切皆无明 无明妄执為实有,分别我法生二执 有执无以离业力,是故不能生空见 无见无入则无证,得证空性唯断执 我法二执有自性,不知分别心安立 若见我法无自性,知其虚妄谓见性 谛审烦恼之所生,明察我执诸过患 思惟定夺求出离,首必通达空性谛 观其性源本來空,未了空性徒劳心 知性入性证空性,必依此门勤修习 2. 具体修法:人无我(P.390-395) (1)空见: Ⅰ.於自我生起无自性之心 Ⅱ.於我所生起无自性之心 Ⅲ.於余我生起无自性之心 (2)证法: Ⅰ.障者為何 Ⅱ.何為所属 Ⅲ.自性非一 Ⅳ.自性非异
三、正修中观:
(一)生出离心:(P.396)
知轮回苦,欲求解脱,观照无常,起怖畏境
(二)皈依发心:(P.396)
1. 皈依四宝 2. 发菩提心
(三)上师瑜伽:(P.396-401)
视上师与本尊无二无别,观想化光与己融為一体 照四理析知我执无所得,此為正修中观修止所缘 依修定九住法令心安住,串习得定可证无我之智 (出定生空慧慢观境如幻,明诸蕴唯有假名无实性) 於此精进深习令止得增,更生轻安智慧成中道观 (须审知得殊胜无执空性,又為入行境首要除业障)
(四)结行回向
定观精髓:成道无上妙果法要
转自 佛教网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