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法门论》科解(二十三):定观精髓(上)
- Buddhism
- 2019年11月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入法门论》科解(二十三):定观精髓(上)
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 科解
一、修定法要:
(一)释义:(P.362)
1. 心缘一境:心系一缘,无念於他 2. 心性寂灭:系缘之心,断沉掉妄,寂灭清净,不执缘性
(二)前行:(P.362-364)
1. 发心纯净:為利有情皆成佛——菩提心 2. 知足少欲:无常坏灭随遇安——平常心 3. 持戒清净:穿自慎甲离业缚——慎觉心
(三)正行:
1. 坐法:(P.364-365) 双肩齐平,竖背立坐,双唇自然和合,两目微开视鼻下尺许 舌抵上腭,颈项稍俯,呼吸自然均匀,手置脐下略许结定印 2. 入修:(P.365-366,P368) 心缘一境,系念所缘,除去妄念,不执不离 若离缘相,收回正念,依然系缘,正知明察 初习定者,逐增时次,恒时多修,则易得定 3. 阻障:(P.366-368) (1)昏沉: Ⅰ. 粗相: (Ⅰ)境相:昏沉妄念既存,正念暧昧无明 (Ⅱ)对治:观思人身难得,或三宝等功德 (Ⅲ)出定:若对治仍昏沉,若沉相呈倦态,此二者宜出定 Ⅱ. 细相: (Ⅰ)境相:正念安住所缘,然缺精明坚稳 (Ⅱ)对治:以正知力觉察,以精明力去除 (2)掉举: Ⅰ. 粗相: (Ⅰ)境相:受贪著境所惑,心不安住所缘 (Ⅱ)对治:提知觉返正念,重新安住所缘 Ⅱ. 细相: (Ⅰ)境相:心可安住所缘,但亦思想外境 (Ⅱ)对治:除异念起正念,复安住所缘境 Ⅲ. 出定: 对治法亦不解,观生死轮回苦,若无效暂出定 (3)散乱: Ⅰ. 境相:善恶境相干扰,失正念无所缘 Ⅱ. 对治:加强正念力量,对境修以慈悲 Ⅲ. 出定:若对治不能除,则可暂时出定

5. 加行:(P.375-376) (1)对治沉掉时,需要加行力 (2)远离沉掉后,无须加行力 视具体过患而定 6. 轻安:(P.382) 身心极柔和,安祥至乐境,喜受后平稳,实得大轻安-→色界定
转自 佛教网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