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法门论》科解(二十一):菩提心之修习
- Buddhism
- 2019年11月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入法门论》科解(二十一):菩提心之修习
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 科解
一、释义:(P.327)
(一)求真道之心
(二)求正觉之心
二、分类:(P.327-328)
(一)缘事菩提心:以四弘誓愿為体
1. 众生无边誓愿度—摄众生戒—恩德之心—缘因佛性—应身菩提之因 2. 烦恼无边誓愿断—摄律仪戒—断德之心—正因佛性—法身菩提之因 3. 法门无尽誓愿知—摄善法戒—智德之心—了因佛性—报身菩提之因 4. 无上菩提誓愿证—前三行愿具足成就,证得三身圆满菩提
(二)缘理菩提心:
一切诸法本寂灭,安住於此中道相 上求下化成愿行,是為最上菩提心
三、简别:(P.332-334)
(一)四梵住:随喜随悲,有相之因;助离苦境,非為究竟–→必备资粮
(二)菩提心:深观苦源,我执故苦;助离苦因,究竟常乐–→发心本因
四、修法:(P.335-338)
(一)严守戒律:依教奉行无非念,无恶与他菩提基
(二)具信愿力:谨慎无明造业罪,坚信誓愿得佛果
(三)断除我执:我执惑业入轮回,深观过患必断离
(四)修四梵住:非图名利违心為,自然无相真受用
(五)必具三德:行愿胜义三摩地,圆满二利无上觉
五、正行:(P.329-330,P.331,P.339-342)
(一)相应合缘:因材施教,善巧说法,方便引度,令悟本性
(二)不轻小乘:大小二乘,悉為证位,从戒而行,自度度他
(三)世法起修:世间微事,谨防差失,不伤害他,严己宽人
【注】 菩提心行相: 一、行愿――修习之人,常怀如是心:我当利益安乐无余有情界,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 二、胜义――观一切法无自性。 三、三摩地――当知法尔应住普贤大菩提心。一切众生本有萨埵,為贪瞋痴烦恼之所缚故,诸佛大悲,以善巧智,说此甚深秘密瑜伽,令修行者,於内心中,观白月轮,由作此观,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亦名觉了,亦名净法界,亦名实相般若波罗密海,能含种种无量珍宝三摩地,犹如满月,洁白分明。
转自 佛教网
Comments